关于电动汽车的现实起源,我们说特斯拉汽车和开放的专利,是这个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和关键阶段。在这之前的汽车历史,甚至在这之后的一段不短的时间内,电动汽车依旧是百年汽车工业的灰姑娘。
对于中国用户来说,汽车是舶来品。在中国汽车发展历史过程中,从马车到汽车,跨国车企用技术换市场,自主车企用市场换技术的主导思维之下,在垄断壁垒之下,自主汽车技术的发展非常缓慢,而主流市场却几乎被跨国车企占据。
即便特斯拉彼时在电动智能汽车领域磕磕碰碰地发展,互联网色彩浓厚的中国造车新势力却大胆地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造车攻势,从最开始最火的乐视超级汽车,到如今站稳市场脚步的的蔚来和小鹏等等车企。
虽然市场很少说哪家车企就是特斯拉的门徒,但马斯克和特斯拉的中国粉丝体量却始终处于高速增长之中,是特斯拉的电动汽车魅力,更是其打破了汽车以往种种刻板的印象。
蔚来、小鹏和理想等中国主流造车新势力,在中国市场之外,已经开始走向汽车发源地的欧洲等地,作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代表,他们俨然已经成为全球主流的电动汽车企业。
只是,中国版特斯拉已经没有诞生的机会了。
一方面是自主传统车企已经正在加快转型 ,从而让整个汽车市场的新机会受到最为强大的限制。手握存量用户和先入为主的品牌影响力,自主车企已经足够覆盖绝大部分用户和市场。
另一方面,自主传统车企加上造车新势力,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拥有了几乎是完全态的竞争市场格局。前几年不断冒出来的新造车势力,如今也仅剩下那么四五家,甚至很多用户只听说过头部的一两个品牌和车型。
最后,特斯拉的汽车质量一直以来都备受诟病,更别说其强硬的美式理工男市场风格,如果是自主车企这么做的话,或许早已尸骨无存,更别说亏损多年,还能熬到如今的百万产销量。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市场也不再需要一家复刻版的中国特斯拉。
不管是抄袭,还是借鉴,不管是造型设计,还是市场运营,虽然电动车企各有发展侧重,但发展大方向和思路都是类似,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某某车企是中国特斯拉”的说法,甚至总会有抄袭的传言流传于市场。
近几年中国自主品牌都在集体向上,在大家所熟知的品牌之中,自主高端品牌陆续发布,受到用户的认可,并且这个脚步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在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自主品牌集体向上也成为造车新势力面向高端市场,再造中国汽车的历史机遇。
从先行打破自主品牌天花板的广汽传祺,再到长城的WEY和吉利领克两大自主高端品牌的发布,蔚来和理想更是白手起家,凭一己之力就完成了自主品牌30万到40万元级别市场的突破,如今长安和比亚迪的高端品牌已经呼之欲出,蔚来、小鹏和比亚迪等车企更是已经正式进军海外市场。
中国市场不会有特斯拉,也不需要一家复制的特斯拉,但全球汽车市场将最终有中国自主品牌的一席之地,即便不是一家传统的燃油车企。
当中国用户惊讶于自主品牌近几年的发展,并且成功摆脱了低价低质的形象之外,看得到、摸得到的中国电动智能汽车,将让全球用户惊叹中国汽车的颠覆式变化。
全球汽车市场终于要成为一个真正一体化的市场,这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标志是,中国汽车市场不再仅仅是一个依靠外国技术和车型的市场,而是一个实现了双向技术和车型自由流动的市场。
特斯拉需要中国市场,但中国汽车市场不会有特斯拉,自主品牌们正在向全球用户展现其远高于特斯拉的魅力和承诺,这或许正是特斯拉原本纯粹的绿色能源梦想,只是恰好由中国汽车来实现。